美育是与我们的个体生命状态、独立人格、综合素养等相紧密联系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它会更加有助于我们的思想、个性、情绪、情感等均得到尽可能的表现和发挥。
— 王进玉 —
德智体美劳,
是我国当代教育所提倡的五种素质,
也是五种不同的教育方向。
其中的“美”,
指的便是美育。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便把美育正式纳入了教育方针中,
但相比较德育、智育、体育等,
大家对美育的认识似乎还远远不够。
以至于很多人,
包括一些从事专业教育的人,
也经常会把美育简单或直接理解为美术教育。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至少是片面的。
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
准确的解释为培养大家正确的审美观,
发展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请注意,
美育的“美”,
指的是审美,
而非美术。
换句话说,
美育的范围比美术教育要大,
美育是一个包含了美术教育
但又不等同于它的概念。
美术教育仅是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非全部内容。
但尽管如此,
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
却依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比如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不足、
硬件设施缺乏、
常被文化课挤占等现象。
而且在几乎所有的
美术类学院和众多美术培训机构,
培养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只懂默写,
不会写生,
只会技术,
不懂艺术,
如此,
便很难从根本上去发掘学生的艺术修养,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殊不知,
无论是审美教育,
还是美术教育,
培养的绝非是只会动手、
不会动脑的“机器”,
而应是对美具有着良好的
审美感知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且具有着良好的人文情怀、生命温度,
以及丰富精神世界的健康人。
也就是说,
美育是与我们的个体生命状态、
独立人格、综合素养等相紧密联系的,
在实践的过程中,
它会更加有助于我们的
思想、个性、情绪、情感等
均得到尽可能的表现和发挥。
尽管近些年来美术院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
社会变化和广大群众对美的需求。
而实事求是地讲,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面向的
基本只是学生群体。
随着学生阶段的结束,
也预告着一个人接受美术教育,
甚至是审美教育的结束。
可我们务必须知,
美育不同于美术教育,
它应是伴随和贯穿我们一生的功课与修养。
这其中,
国家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
来帮助其完成和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
不管是学校、社会,
还是家庭等方面,
对美育的理解都不能仅仅停留在
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层面,
务必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核心,
以培育创新能力为重点。
其实在很久以前,
便有专家呼吁希望建立一个新的专业
——美育学科,
这个学科包括的内容有:
美学、艺术论、教育学、
数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基本知识修养,
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基本技能修养。
从这里便能看出美育的大致范畴。
毫不夸张地讲,
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人文、艺术、社会、科技等
多元交织交融的产物,
而非某一领域或单一方面的“课程”。
除此之外,
对于美育,
我们也不能只重视结果,
还要重视过程,
甚至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现实中一些学生家长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不考虑孩子的天性和兴趣,
不在意孩子学习时的体验与感受,
只一味地强迫孩子学习
其并非真正喜欢的一些艺术知识和技能,
并要求考级,
拿到一定名次等。
这俨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也的确违背了美育的根本和初衷。